前陣子,一位女作家自殺的事情抖出了補教界狼師不堪的過去,內容就不再細說(相信新聞媒體已經報導得沸沸揚揚)。人走了,留下的書籍自然成了大家話題的熱點有時候我也覺得這或許是人類共有的通病、共有的變態心理吧。一本敘寫女孩被強姦而後又愛上強姦犯的小說,就連自己在看時都覺得有些心虛,因為驅使自己翻開這本小說的不是對作家林奕含生前遭遇的過多憐憫,而是某部分的自己想藉著大家都在看的氛圍,理所當然的閱讀這本刻劃人性、白描強姦與家暴等等過程的小說。

一開始讀,我有種在跳躍的感覺,作者的筆鋒彷彿不是很務實的白描,有種躍動性的文字組合,從這個事件跳到下個事件,所以我會覺得有點兒不清楚有點兒亂。但是大抵上看得出情感主軸,像是一根很細微的絲線,要隱密穿梭在許多個社會事件中,很多故事鏡頭並沒有寫的過份煽情或據實以告,然而將前後文串起來看,從簡單的文字中找線索,足以揭開血淋淋的瘡疤。

我特別欣賞他描寫李國華與自己互動那一段落,和伊紋姊姊的家庭狀況,每次提到這部分,筆尖都像慶輕帶過那樣不著痕跡,不明拜寫出過程,不明白寫出家暴場景、粗俗的言語,但人物的三兩句話、幾滴眼淚、若無其事的表情,卻讓我隱隱約約了解了殘酷的真相。

包括結尾,作者並沒有帶給讀者那麼怵目驚心的畫面,沒有特別仔細交代房思琪後來瘋了的狀況或李國華的因果世報(?),他用那棟公寓裡頭,持續上演的,一種沉默的暴力來結束,寫得真好。,儘管事情爆發了的今天,依舊有許多黑暗的人若無其事繼續幹那些黑暗的勾當,我們假裝事情沒發生過,或用一個自己心安理得的藉口搪塞過去,去掩蓋一個生命的逝去,甚至,我認為社會媒體只是格填飽人們的工具,填飽人們想看更多腥羶味的東西的胃口,事隔大約半隔月有了吧,我是真的希望檢察官、司法機構持續追蹤相關情事,否則,以我一個小小鄉民的眼光,會覺得媒體把整件事呈現出來了然後呢?時間久了,事過境遷事嗎?在不久又會有另一件更聳動的是蓋過他,人們會漸漸忘記他,然後社會上的房思琪始終存在。我猜吧,很多網上自以為正義的人對著一篇一篇令人憤慨的新聞大大放送了自己的正義宣言,是的,一篇又一篇,像拆開洋芋片又吃完又丟掉那樣簡單。

哎呀真抱歉,講著書評講著講著又離題了。

好吧,整體來說,我是欣賞林奕含某些心理層面的刻畫,我覺得很細膩、偶爾也啟發我。但是,在讀之前,有老師說這本書讀起來蠻憂鬱的,有朋友說讀完吼挺難過的,其實我自己讀完後沒什麼太大感覺,原因可能是我這人本身也喜歡讀些比較灰色系的東西,所以她沒有特別觸動到我甚麼,關於難過嘛.....我想是片段的敘述吧,不只難過,還有點遺憾。

我覺得讀一本書,先前最好不要受到媒體影響(這樣說不太精準,因為我自己也是因為看了新聞才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我的意思是,如果要我憑幾顆星,滿分10分,我給6分。我說了,整體來說,他不向推薦甚麼地說的那樣誇張(甚麼文學的倖存之花還是啥的),他像白開水,卻不是一陸平淡無奇下去,而是指比較平實無雜質或誇大的描述,若你是喜歡這一類型的人,我推薦你看這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綠山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